【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1)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老牌电视新闻杂志栏目《60分钟》,日前专门播出了一期有关中国的节目。在这期节目中,主持人莱斯莉·斯塔尔(Lesley Stahl)专程来到中国,采访了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并在伯恩斯的陪同下,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实地采访。

2)这期节目本身并无太多新意,其“叙事逻辑”和“叙事框架”依然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出生于1941年的莱斯莉,在其人生和职业的末期,不可能走出她的思维偏见。她在节目中仍带着明显的“冷战”思维描述她看到的中国,说来说去,总是离不开那些美西方媒体早已重复多年的“陈词滥调”,诸如“中国盗窃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中国营商环境越来越差”、“外资大规模逃离中国”、“中国深陷债务陷阱”、“中国房地产危机非常严重”等等。有点搞笑的是,莱斯莉的这一套“叙事逻辑”和“叙事框架”,却被她自己在中国看到的事实所戳破了。

3)让我意外,或者说,让我比较失望的是伯恩斯的回答。作为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到任已经快两年了。从他公开的社交媒体“足迹”来看,他也在尝试理解一个历史悠久、现实复杂的中国。但是,在采访中,伯恩斯并没有为“走马观花”的莱斯莉提供独到的、有价值的洞察,反而重复了大量美西方媒体和所谓专家反复散播的关于中国的各种“陈词滥调”。伯恩斯分享的内容,跟他身在中国这一有利条件可以帮助他获得更多关于中国真实的、完整的信息完全不匹配。他在采访中同样给出了很多自相矛盾的说法,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和放大了莱斯莉有关中国的偏见。以伯恩斯和莱斯莉为代表的美国政治和媒体精英,对中国形成不了完整、准确和客观的看法,既代表了美国社会有关中国的研究能力近年来大幅衰退,也是美国误判中国,导致中美关系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整体来说,CBS《60分钟》节目主持人和栏目组工作人员这次中国之行可以落地,节目可以播出,仍是一件好事,这也是过去几个月中美关系逐渐趋稳的迹象之一。众所周知,过去几年,由于美国政府故意骚扰、阻拦乃至驱逐中国媒体驻美记者,引发了中美之间的“媒体战”。今天,绝大多数美国媒体在中国大陆都没有正式记者。这一次,受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邀请,CBS《60分钟》栏目组顺利获得了访问中国的签证,并不受阻碍地在中国各地采访,体现了中国方面的善意和自信。

5)从节目的具体内容来看,CBS这一期《60分钟》节目显得非常“拧巴”。一方面,莱斯莉和伯恩斯都在努力“唱衰”中国经济,另一方面,节目中很多受采访对象给出的事实,却明显与他们的这一“叙事逻辑”和“叙事框架”相矛盾。比如,在节目一开始,两人都指责“中国营商环境越来越差”,但是,伯恩斯陪同莱斯莉在上海参观、采访,却发现,一大波美国企业在中国发展得“红红火火”。其中,沃尔玛在中国有300多家门店,星巴克在中国有6000多家门店,光是在上海就有1000多家门店。此外,特斯拉、辉瑞和英特尔等一众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都依然“红火”。

6)有一个非常搞笑的细节是,在伯恩斯和莱斯莉反复“铺垫”,营造一种“中国营商环境越来越差”、“大批外企在逃离中国”的氛围后,莱斯莉问伯恩斯,由于对中国营商环境感到不确定,是不是有大量美国企业在逃离中国?伯恩斯也不好意思撒谎,只好回答说,“那很有趣,实际上,并没有很多美国企业逃离中国”。莱斯莉看起来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追问,“没有太多?为什么?”接着,此前一直在“唱衰”中国经济的伯恩斯开始给中国经济“做广告”了。他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虽然有少数美国企业离开了中国,但是,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仍留在中国。为了把这个话题“圆过来”,莱斯莉在后期制作中补充说,中国市场太大了,对美国企业的吸引力难以抵挡。

7)在随后的节目中,他们的说法再次与他们自己发现的事实相矛盾。伯恩斯说,虽然多数美国企业仍留在中国,但它们并没有扩大投资。于是,莱斯莉采访了上海迪斯尼公司,而后者则告诉她,迪斯尼最近刚刚扩大了在上海的投资,而且,迪斯尼在中国的业务正在“蓬勃发展”(thriving)。这还不够,莱斯莉又采访了一家美资食品和医疗保健用品包装企业Aptar,这家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公司,目前市值超过90亿美元。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已有30年的历史,在中国全国共有5个生产基地,近期该公司在中国又追加投资6000万美元。Aptar亚洲业务负责人告诉莱斯莉,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做得“很好”,并且对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很有信心。

8)在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危机”进行了大肆渲染后,莱斯莉自己也承认,中国经济依然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她告诉观众,中国现在生产了全世界80%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国在风力发电设备方面也具有“统治力”,而中国的汽车出口预计在2023年将超过了日本(实际确实如此)。伯恩斯告诉莱斯莉,中国是全世界很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把中国当做最大贸易伙伴的国家数量是把美国当做最大贸易伙伴国家数量的两倍多。此外,莱斯莉还说,比亚迪不久前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她还采访了中国“造车新势力”之一的蔚来汽车,该公司在2023年12月推出了续航里程高达620英里(约合1000公里)的电池,这比特斯拉汽车的最长续航里程还多出了200英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向她介绍了该公司的“换电”技术——只需要两分半钟,就可以把充好电的电池换到汽车上。这一技术明显让莱斯莉感到有些“吃惊”。在另外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莱斯莉看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该公司有各种人形机器人,未来可以提供诸如老人看护等服务。看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好笑,这哪里是伯恩斯和莱斯莉口中“一个快要不行了的中国”?这明明是一个充满了创新活力、有着光明未来的中国。

9)除了经济话题,伯恩斯对于中美关系的整体看法也有点意思。他强调,中美正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量子技术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中美两军都希望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而中美竞争,说到底还是看谁的思想更有影响力。他说,美国相信“民主社会”和“个人自由”,但是,中国却相信“共产主义”。他这种简单、粗暴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框架,表明他在理解一个历史悠久、现实复杂的中国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伯恩斯还明确表示,美国不希望生活在一个“中国是统治性力量”的世界。说到底,伯恩斯跟美国很多政客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们不敢想象有朝一日中国会超过美国,他们更不愿意接受一个中国比美国更强大、更繁荣、在全世界更有吸引力的世界。这就是我一直说的,美国患上了“衰落中的帝国更年期综合症”。

10)对于中美关系,伯恩斯强调,这是美国未来十年左右面临的最具有竞争性、最复杂、最危险的双边关系。但是,他承认,美中无法“离婚”。他举例说,美国农产品出口的20%销往中国,这为美国创造了75万个就业岗位。他还再次强调,中国跟苏联不一样,苏联虽然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核武器,但是,苏联的经济却非常“弱小”,但是,中国经济却“非常强大”。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伯恩斯在描述中国经济时的自相矛盾之处。

我在YouTube上把这段采访视频看了两遍,整体感受是,在如何看待中国方面,美国所谓的政治和媒体精英内心实际上是非常“凌乱”的。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愿意承认中国人比他们更努力、做事情的方式更正确,他们总想找到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给自己来一番心理按摩——“你看,中国还是不行”;与此同时,他们也看到了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巨大进步,因此又忧心忡忡,非常担心中国有朝一日会超越美国。这种对中国发展与进步的担心,与他们总想着“唱衰”中国、让自我内心好受一点的做法,形成了明显的矛盾。

一句话,他们真的很纠结。

对于中国人来说,美国政治和媒体精英怎么想,我们固然要关注,但是,毫无疑问,任何时候,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

接下来,即便是特朗普卷土重来,又能怎么样?特朗普一定会发现,2024年的中国,跟2020年的中国大不一样,跟2016年的中国更是有着极大的区别。

美国在面对中国、在面对世界时,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终将结束。

“西方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但已经晚了,火车开走了,新的力量中心将会壮大。”

这句话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说的,我认为,它非常形象,也非常正确。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